欢迎来到海南找地网,客服热线:17766946111

登录免费注册

委托找地

免费发布地源

文昌

文昌

旅游胜地:

东郊椰林
文昌东郊椰林
    东郊椰林风景名胜区位于海南省北部的文昌市清澜港东岸,距省会海口市80公里。资源特点:东郊椰林风光,可谓中国之最,世界少有。这里百万株椰树,绿叶婆娑,婀娜多姿,美不胜收。尤其椰林里世界罕见的"椰子王"树,长出三枝杈,枝粗叶茂,椰果累累,令人叹观止矣;这里珊瑚色彩斑斓,幽邃迷人;这里红树千姿百态,离奇古怪;在这里,你可尽情沐浴椰风海韵,领略椰乡风情, 饱览光怪陆离的海底世界。该景区是中国十大海滨风景区之一,是海南优秀旅游景区、文明旅游景区和省旅游定点单位。东郊椰林风光被选为中国、古巴联合发行《海滨风光》特种邮票。 [29] 
宋氏祖居

宋氏祖居
      宋氏祖居位于昌洒镇古路园村,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坐西朝东,二进格局,按当地民居建筑风格建造,造型典雅华丽。坐落在一片果树环抱的山丘上,周围环境幽静,荔枝、龙眼、杨桃、黄梅、椰树吐翠飘香。

宋氏祖居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1988年,邓小平亲笔为“宋氏祖居”题词。华国锋、朱镕基、田纪云、刘华清、李岚清、王光英、马万琪、彭佩云等先后莅临宋氏祖居参观指导,并亲笔留言。在宋氏祖居右则建有宋庆龄陈列馆,造型独特,气势恢宏。陈列馆分为四部分,陈列着大量的历史照片和珍贵文物,生动翔实地再现了宋庆龄光辉的一生。 


铜鼓岭旅游区


地理位置:位于文昌市龙楼镇东部海滨,南距东郊椰林湾16公里,北距宋氏祖居25公里,距海口市90公里。

资源特点:铜鼓岭旅游区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发展优先项目,是海南省十大重点旅游区之一。该旅游区资源主要以铜鼓岭为依托。铜鼓岭是海南一大名山,素 有“琼东第一峰”之称,主峰海拔338米,伴有18座大小不同的山峰,群峰竞秀,层峦叠翠,风光旖旎。岭上植被生长繁茂,种类众多,兽类有20多种,鸟类有60多种,形成了一座天然的生态植物园、百草园和野生动物园。岭下拥有丰富的水产资源,鱼类有800多种,贝类20多种,距海岸四、五十米的浅海带上长着五光十色的珊瑚礁,光怪陆离的海底世界,形成了一座天然的海底自然公园。铜鼓岭月亮湾、淇水湾、云龙湾的沙滩如银、海水湛蓝、波平浪静、没有污染,是理想的天然海水泳场。岭上顶峰可观日出,可看云海看晚霞。距铜鼓岭17海里的蓬莱仙境般的七洲列岛,时隐时现,蔚为奇观。铜鼓岭旅游区实乃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



云龙湾

    云龙湾位于海南文昌市铜鼓岭自然旅游区。与海南岛的五指山、万泉河、天涯海角相比,云龙湾名不见经传,默默无闻,然而这正是它诱人的奥秘所在。由于地处偏远,人迹罕至,其自然景观幸免破坏之难,保存完好。位于云龙湾腹部的海星云龙度假村,四周椰林环抱,村内草绿花艳,高大的绿树下一座座别具风情的别墅错落有致,右谓湾岸上一个锦绣的公园。游览云龙湾,在观赏海山秀色彩的同时,还可参加别具趣味的活动。浅海观礁看鱼。 


后港湾
文昌市后港湾
    位于文昌市文城镇东南部,距约8公里,由于有着十分迷人的红树林,被人们誉为“海上森林公园”。

后港湾地处文昌河、横山河、文教河等八条大小水系流注入清澜港的汇合处,港湾滩涂长着170000多亩红树林,涨潮时,一望无际的碧水上,露出一簇簇浓绿的叶丛,这是高干红树冠顶。阳光下,水下绿叶万丛,不上投影万堆;当潮水退,一丛丛翠绿的红树林先高后矮的露出海面,越来越多,越来越密,渐渐的,一条蜿蜒曲折的绿色林带出现在港湾里,随着潮水下退,绿色林带不断扩大,最后港湾一片茫茫林海,望无边际,绿海蓝天,近观红树,其卷曲的树干和交错的地面根,手挽手,肩并着肩,依依偎偎,有的似仙翁捋须,有的如笑脸弥勒,有的象孩童摔跤,有的若干二郎劈山,有的如龙如蟒,有的似狮似猴,有的象鹤鹰。树顶上,点缀着一簇簇白的、紫的、蓝的小花朵,在阳光映辉下格外绚丽多彩。


溪北书院
溪北书院
    于文昌市铺前镇,是海南清末著名书院之一,现保存完好,为文北中学所用。

书院坐北朝南,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0多亩,南开山口,俗称头门,面阔三开间。两边有砖砌的侧间,上为卷棚顶,铺盖琉璃瓦。门匾上为清末著名书法家杨守敬书写的“溪北书院”四个大字。书院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所建,由清末著名书法家潘存发起,在雷琼道朱采和粤督张之洞的支持下筹资建造。从书院建成之后至宣统三年间,曾聘任不少学者在此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材。辛亥革命后一直作为学校使用至今。


七星岭
七星岭
位于文昌铺前镇东北,北面临海,海拔117.4米,大小十余峰,其中七峰独高,似“七夕星斗”,隔海和雷州半岛相望。岭上有巍然耸立的斗柄塔,始建于明代天启五年(1625年),修建于清代同治十三年(1874 年)。斗柄塔八角形,共七层,高30多米。沿塔内螺旋式阶梯可登顶层,俯视琼州海峡。
岭区南面一峰半腰处有一泉水眼,泉水长流不歇,水质清甜,历来佛门道家视为圣水。峰脚下有一庙,名叫“七星圣娘之神庙”,造型古朴别致。主峰脚下东边约200米处有一淡水湖,俗名“恐龙塘”,面积约50亩,形如圆月,水深无比。七峰如星,平湖似月,景色奇特秀丽,自古称为七星伴月。七星岭南面1000多米处有山岭,俗称大岭。此岭只有一峰,其峰与七星岭主峰并齐,岭巅上有百多米长的弯弯曲曲的日寇战壕和哨所遗迹。 [29] 
斗柄塔


斗柄塔

    斗柄塔矗立于七星岭主峰上尤如七星生柄,故得名斗柄塔。塔建于明朝天启五上(公元1625年),清朝光绪十三年(公无1887年)重修。塔平面作八角形,共七层,层层收缩递减,砖道以线砖与梭角子砖叠涩出檐,每层有拱门 ,内设螺旋式阶梯104级,拾级可登塔顶。塔高允20米,塔顶葫芦已废。现仅存覆盆,塔基围44.8米,塔身厚3.55米。塔门向西,门额石匾刻有“斗柄塔”三个字。上款刻"明天启五年孟冬月建造";下款刻"清交绪十三年孟重修"。斗柄塔斯社对望琼州海峡,过去商民船只经过此峡,因无航标,常有遇难,被认为是妖怪作崇。明代礼部尚书王宏诲(定安人)致仕后,以航标和镇妖为目的,邀众并奏请朝迁拨款建塔。此塔造型端庄稳重,雍容大方,踞高挺拔,耸入云霄,气势雄伟壮观。始建至今370多年,历尽沧桑,顶风傲雨,经受无数强台风及雷电袭击,依然巍然屹立,不仅是海上航运和渔船作业的特殊航标,而且,是研究海南古塔的发展历的可贵的实物资料。



八门湾绿道
八门湾绿道是在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以及文昌建设航天卫星发射中心的宏观背景之下,文昌市委、市政府依托自身特有的“海、河、港、湾、林”自然资源和以“侨乡风情”为主体的人文旅游资源特色,努力打造海南旅游网络体系中重要旅游城市的重要举措之一。八门湾绿道跨越文城、东阁、文教及东郊4镇。




习俗:

    文昌县的民风礼俗,与大陆中原各地大致相同,旧《文昌县志》载:民俗素朴,雅治诗书,衣冠文物,大类中土。然而文昌人自本世纪二十年代以后,侨居东南亚各国者甚众,又受到他国文化习俗的影响,因而文昌的民俗风情,也有其不同的地方,但总体上还是厚道朴实的。

??? 文昌县人民的生活,按各人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和不同时代,有所区别。在旧社会里,大多数劳动民众过着痛苦的生活。解放后,人民生活得到不断的改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安定,城乡经济迅速发展,人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越过越好。
第一节·衣食住行
一、衣
    文昌县受中原文化的熏陶和东南亚以至西方文化的影响,人们的衣着,按各人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和时代不同,有所区别。民国以前,老百姓多穿自织自染为主的大襟宽袖的麻布衣裳。女子多裹脚,穿五寸尖头绣花布鞋。民国以后,男人多穿粗布对襟唐装;妇女爱穿士林蓝、大封黑或富丝布缝制的大襟衣(钮扣于右侧腋下);富人穿“黑嫘板灵”或绸布料制的唐装;公教人员多穿灰色或蓝色布中山装;绅士父老穿长袍马褂;归侨男人着西装,系领带,戴毡帽,带手表;女士着旗袍、彩裙,戴金项链、金戒指、有些还镶金牙,以显富贵;农民多赤脚,夜晚或雨天穿木屐。小男童留门额毛,少女留对辫。中青年妇女多剪时髦短发,有些梳飞机鬃,有些留额前毛(留海),自然朴素。老妇编独辫,盘高髻于脑勺。农村妇女多戴竹笠,县北农人习惯腰围泰国式格井腰巾(俗称水布)。
解放以后,衣着方面有较大的变化。男人穿唐装的已很少见,多数人穿灰或深蓝色的中山装、毛式服装或列宁装,夏天穿衬衣、西式裤;女人穿列宁装或西裤印花衬衣,少数人穿裙,式样也比较单调,多数为深蓝色或灰色,穿红穿绿的虽有,但不多。改革开放以来,年青人的衣着、装饰,无论在布料、种类、花样、款式方面都有很大变化,日趋时代化。城镇男人穿西装,女人穿短裙、连衣裙的越来越多,赶潮流的摩登女郎也非少数。但总的仍然比较朴素、自然。光着脚走路的人很少,穿木屐的也不多见,大多数都是穿拖鞋或塑料凉鞋。年青女人穿皮鞋或色样新颖的高跟鞋。
二、食
    一般以大米为主,搭配杂粮(比例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以蔬菜、椰子、各类酱类或鱼肉为佐餐。
解放前,农村一般吃“番薯丸”粥、“番薯干”饭、大米稀饭或干饭,以自种、自采或购买的酸菜、芋头叶柄、竹笋、油炒椰子肉丝(片),及鱼、虾、蟹酱为佐餐,逢年过节才购买鱼肉(平时只买一些肥肉蒸油煮菜用)。饮料一般以米汤为主,也有喝开水或冷水的。喝茶的属少数,除富有人家,老百姓只在春节期间饮用。请客设宴,婚嫁喜事,菜式比较丰富多样,有不杀“文昌鸡”不是待贵宾,不宰羊不算筵宴之说。
解放后,仍以大米为主,配搭一些杂粮。但自八十年代以来,粮食连年丰收,配吃杂粮的不多。佐餐的质量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提高,以各种酱类为佐餐的已不多见,一般餐桌上,除蔬菜外,都有鱼有肉。逢年过节或宴请宾客的菜式更加丰富多采。一般宴席都有鸡、鸭、牛、羊肉和鱼虾之类的佳肴。现在饮料一般以红茶、咖啡为主,饮绿茶、乌龙茶的人也多起来。夏天,中青年喜欢以冷饮解渴。
三、住
    文昌县的农村住房,一般为庭院式布局,由正屋(主屋)、横屋(即庑廊)、围墙、门楼(或小门)组成。有一家一院的,也有数家顺序连在一起的大院(有些一边是庑廊,有些两边都是庑廊)。房屋一般坐北朝南,也有坐西向东的,随居住村庄地形而定。
民国以前,一般是一厅两房的砖木结构(石砖或粘土碎石)。厅堂两边嵌以木板,四周墙壁有的以火砖、土砖、石砖砌成,有的用碎石粘土夹压成。富者加以石灰泥墁。房屋一般较为矮小、少窗。木料一般是椰子树杆、苦楝、海棠、胭脂,最好者为坤甸木、柚木、菠萝蜜和青梅。部分贫苦农民还住草房。
民国以后,尤其是解放以后,文昌民房格式有了新的变化。虽然还是院式布局,但房子质量、结构和大小有了变化。正屋一般是一厅四房,水泥砖木结构(不少房子使用进口梢木或柚木),双层瓦顶,水泥地板。近来有的还用马赛克、瓷砖修饰厅堂墙壁和地板。屋檐下、正厅人字檐和大门两侧以及房门、窗门上端,还画上(或瓷砖画嵌上)品德高尚的松、竹、梅和各种象征吉祥的画图,如“松鹤延年”、“喜鹊穿梅”、“狮子戏球”等壁画。使整个房子显得典雅庄重,增辉添色。房子四周不是种上各种果树,便是高大挺拔的椰子树,环境清幽,空气新鲜。村外是绿草如茵的山坡或灌木林,不远便是良田、山岗,形成独特的南国风光。
四、行
    文昌县从本世纪二十年代起,就开始有汽车。但那时车辆不多,公路通车里程少。人们除出远门要乘汽车或坐帆船外,一般都以步行为主。自八十年代后,赶集或上县城,除坐汽车、三轮车和摩托车外,一般都是骑单车。单车、摩托车成为人们代步的主要交通工具。1995年底统计,全县平均10户有一辆摩托车;每户有1.2辆单车。 
风土人情

友情链接:

百度
  • 地址:海南省陵水县海航YOHO湾5-1-119号
  • 版权所有 ©2018 海南上找地网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琼ICP备19005199号-1
  • 联系电话:0898-83333799
  • 技术支持:创想传媒

24小时服务热线:
17766946111